好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,好动的孩子不一定不是多动症。
这两句话听起来有点绕?
对于多动症的认识,相信很多家长还存在许多误区比如:
孩子在看电视、玩电子游戏时注意力很集中,可以排除多动症吗?
多动症患儿的注意缺陷是指“主动注意”缺陷,而看电视、玩电子游戏则为“被动注意”,是屏幕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很集中。
多动、冲动或注意缺陷等现象就是多动症吗?
很多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,容易被误认为得了多动症,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做好入学准备。DSM-V诊断标准中,行为症状需至少持续6个月,在多个场景出现(如学校、家庭),且造成功能损害,才可诊断为多动症。对于诊断,不能仅仅根据多动、冲动或注意缺陷等现象就武断为多动症,一定是疾病造成患儿各方面的功能损害,如影响到学习成绩、同伴交往、情绪控制等。
多动症等大了就好了这种说法对吗?
多动症的发病机制为大脑皮层成熟延迟,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不足。因此6岁以上明确诊断者需要规范治疗。如果治疗不及时,病情进展,容易继发学习障碍、对立违抗、焦虑抑郁、品行障碍等并发症。随着年龄增大,前额叶功能成熟,部分患儿(约1/3)在青春期左右症状消失,而其余2/3则可以延续至成年期。4-6岁学龄前期诊断的患儿因没有特定的学习任务,选择行为治疗。
多动症并非字面上的“多动”,需要结合儿童年龄、症状发生的场合、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、功能损害等综合考虑。建议家长在出现疑似症状时,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注意力培训机构进行检测和矫治训练。
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都可直接点击在线咨询我们的老师。您还可预约我们的线下免费体验,带孩子来现场体验一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