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写困难儿童的表现
读写困难 (dyslexia),也称为读写障碍,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。根据国际读写障碍协会 (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, 2004) 的定义,读写障碍是一种学习障碍。这是一种特定的语言障碍,源於对文字解码能力(decoding)的不足,通常在声韵处理能力上反映出来。这种解码能力和年龄、其他认知能力及学业能力并无一定关系,也不是由一般发展的障碍或感官障碍所导致。除了阅读能力之外,读写障碍还会影响其他和语言有关的能力,如书写及拼字的能力。
读写困难在生活中的体现通常为:写字左右颠倒、阅读速度很慢,会出现加字、漏字或换字、写字忽大忽小、握笔姿势不佳、跑步动作奇怪、经常丢三落四、上课坐立不安、阅读漏字跳行、不太会系鞋带、常常摔倒、喜欢插嘴或干扰别人、无法安静完成一件事、专注力无法持续、手或脚动个不停或手脚不灵活、常常恍神或发呆,容易迷路,没有时间概念或不易掌握时间,无法准时、不易学习顺序性的任务或知识、活在自己的世界中、发音不正确,会说颠倒或说话不完全,很难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等。
读写困难对孩子的影响
读写困难如不能及时矫治,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,使孩子形成厌学心理和习得性无助,孩子因此得不到老师的理解,更无法得到同学们的友谊,从而变成了学校的边缘人,他们孤独自闭,因为长期的挫折感,有的孩子害怕进入学校,充满自卑,甚至出现心理问题,有自杀个案。有50%的未成年犯有各种读写困难和学习障碍。
读写困难之中国现状
在中国,读写困难的研究早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但在应用上却寥寥无几。中国家长和老师极少有知道儿童存在读写困难问题,我国是读写困难教育不发达地区,得到帮助的孩子比例极低,同时这类儿童改善训练时间又暂短,按照国际惯例在7到12岁之间,很多孩子错过最佳的改善时间,读写困难成为他们终身的问题。
读写困难儿童是被忽视但是数量庞大的人群,国内有读写困难的儿童是大概占10-15%,仅北京就有10万读写困难儿童,全国读写困难儿童数量达1500万。
由于目前还没有任何政策措施维护读写困难儿童权益,因此孩子在学校受到的不公待遇,家长也只能束手无策,由于对读写困难常识的认识匮乏,又没有任何政策参照,在校老师也很难有效的帮助孩子,读写困难儿童的境遇急需改善。